晴時多雲

自由廣場》立陶宛能,台灣不能嗎?

◎ 林逸民

立陶宛慨然捐贈兩萬劑阿斯特捷利康疫苗,讓台灣人刮目相看,過去我們總是把立陶宛稱作「波羅的海三小國」,如今立陶宛關注地球另一端的台灣,自身人口僅不到二七○萬人,卻向兩千三百萬人的台灣捐出疫苗,同時不畏中國叫囂恐嚇,顯現出一派泱泱大國氣度。

在歷史上,立陶宛民族英雄維陶塔斯大帝的年代,立陶宛國土曾包含現今的白俄羅斯、烏克蘭,一路從波羅的海綿延至黑海濱。十四世紀下半葉,立陶宛與波蘭組成波蘭立陶宛聯邦,全盛期的領土同樣橫跨白俄羅斯、烏克蘭大片東歐平原,只是日後衰弱,十八世紀末遭到俄羅斯帝國、普魯士、奧地利帝國三次瓜分而滅亡。

過去台灣人常感嘆,一再遭到殖民統治的歷史是台灣人的悲哀,立陶宛人的悲哀可謂有過之而無不及,遭瓜分滅亡後,先是受俄羅斯統治,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,德軍擊潰俄軍,一度遭德國佔領控制;一戰結束,趁著德國戰敗發起獨立,擊退蘇聯紅軍,卻先遭《蘇德互不侵犯條約》出賣給蘇聯,緊接著捲入二次世界大戰戰火,飽受德軍與紅軍的兩面蹂躪,戰後還慘遭關入鐵幕。

一九八九年,蘇聯在阿富汗戰爭嚴重消耗國力,內部經濟社會問題瀕臨崩潰,對鐵幕國家的控制力節節下降;二月自阿富汗撤軍,六月波蘭國會部分改選團結工聯大勝,八月匈牙利與奧地利打開鐵幕,冷戰形勢即將發生重大變化。

立陶宛等波海三國立即勇敢起來進一步撼動鐵幕,八月二十三日,波羅的海三國發起兩百萬人手牽手,拉起超過六七五公里人鏈,連起三個國家,在國際上發聲大為成功,並獲得美國力挺支持;後續東歐各國陸續脫離鐵幕、柏林圍牆倒塌,甚至蘇聯本身也瓦解了,立陶宛得到夢寐以求的獨立自主。日後,也成為台灣「二二八百萬人手牽手護台灣」活動的學習榜樣。

立陶宛不僅捐贈疫苗給台灣,五月時退出中東歐國家與中國的「17+1」合作機制,更宣布將在台灣開設經貿辦事處,對中國的威脅置若罔聞。畢竟,立陶宛過去面對蘇聯兵力毗鄰的直接威脅都無所畏懼,又怎會理會遠在天邊的中國,中國只是自取其辱而已。

立陶宛的義舉,不僅值得感謝,也值得學習,過去面對外強中乾、眾叛親離的強鄰,即時察覺國際形勢的變化,勇於起而挑戰;如今面對違逆人類民主文明潮流的中國,一樣率先退出「17+1」,不假辭色。以智慧與勇氣,成為有尊嚴的獨立國家,台灣不僅要學習百萬人手牽手的活動,也要學習立陶宛勇於追求自由獨立的堅毅精神。

(作者為福和會理事長、醫學博士)

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 點我下載APP  按我看活動辦法

已經加好友了,謝謝
歡迎加入【自由評論網】
按個讚 心情好
已經按讚了,謝謝。

編輯精選

載入中